十二生肖排序是按照什么依据来排列的?真是长见识了!其实这背后有着多种说法和考量。
生活习性说
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,古人是根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它们的顺序的,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,于是将子时与鼠联系在一起,有了“子鼠”,并让它排在属相的第一位,牛在丑时(一点至三点),农家常常会起身喂牛,所以牛与丑时相联系,成为“丑牛”,老虎凌晨三点至五点最凶猛,与寅时相联系,就有了“寅虎”,兔子在五点至七点天亮时跑出窝吃带着露水的青草,便有了“卯兔”。
动物足趾数目说
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动物的足趾数目来确定顺序,鼠和猪的足趾数为四,牛、虎、兔等的足趾数为四或五,龙的足趾数虽然有多种说法,但其中一种是将其视为五趾,蛇无足但舌分两叉可算两个足趾,马有一蹄也按一个足趾计算,羊、猴、鸡、狗的足趾数分别为四、五、四、五,这些足趾数相加正好是十二个,并且按照这个顺序排列下来。
地支五行说
还有观点认为,十二生肖的排序与地支和五行有关,持这种说法的是元代文人刘因,他在《南村辍耕录》中把各生肖和对应的地支、方位及五行对照起来,如子鼠、丑牛、寅虎等,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生肖的排序。
传说故事说
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十二生肖排序的传说故事,比如玉帝排定生肖的故事,传说中,各种动物参会,龙借来一对大角给自己壮威,却惹得大家不满,最终玉帝从众多动物中选出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,但在排定先后次序时出现了争执,玉帝本想让牛领头做第一肖,众人也都同意,然而老鼠声称自己比牛大,于是玉帝带动物到人间去验证,当牛走过时老鼠爬到牛背上人们惊呼老鼠大,最终让老鼠做了第一肖,牛屈居第二。
天文观测说
十二生肖排序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耕活动中,人们根据天象和季节变化,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份,并将每个月份与特定的动物相对应,这可能与早期天文学有关。
关于十二生肖排序的依据众说纷纭,每种说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合理性,这也反映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。